1.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及效果
(1)对贫困生认定及资助工作。①建立贫困学生“个人档案”。认真落实学校的相关文件规定,以班级为单位,认真排查贫困学生现状,做到个人申报、公正评价、一视同仁,按学习、行为规范等状况排查分类,建立个人档案。②力争给贫困生提供更多的资助。学院积极整合社会和企业资源,先后设立了宋庆龄助学金、广发慈善基金、丰田助学金、曙光基金、新长城助学金、金风科技奖学金、雪莲奖学金、小岛康裕奖学金、稻盛京瓷奖学金等9项奖助学金,并通过勤工助学、学费减免、临时困难补助、国家及新疆奖助学金等资助方式,切实帮助了各类贫困学生。③建立并完善帮扶机制。及时完善师生谈心交流机制,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,不断创新帮扶形式及内容,努力树立学生学习信心,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,监督学生不断进步。
(2)奖学金及荣誉称号评定工作。学院将综合素质评定融入到奖学金的评定工作中,改变了以分数评价学生的情况,逐渐引导学生关注个人的全面发展;制定了相应的评分制度,将整个评定程序和评定结果置于全体师生的监督之下,使各类奖学金的评定切实起到“选树典型,传播正能量”的作用。
(3)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团队文化。建立学生党支部,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课堂学习、社会实践、志愿服务等方面的表率作用;加强学院基层团组织建设,定期召开主题团日、团课及理论学习活动,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团队文化;加强班级管理,通过“先进班集体”评选全面提升班级的凝聚力,形成良好的班风、学风;举办文明宿舍评比活动,通过“宿舍公约”营造和谐的宿舍氛围,在宿舍团小组活动中增进宿舍成员的感情。
(4)对心理异常学生的帮助。①以预防为工作重点。通过新生入学心理状况摸底、每学年月度/季度心理情况排查,及时了解学生心理情况,做到早发现、早干预,降低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可能性。②学工办老师和每个班的生活委员都接受过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培训,发现心理异常学生,会遵循保密原则,立即直接与校心理咨询中心沟通该生情况,并劝说或带领学生到咨询中心进行心理辅导或咨询;如果学生问题严重需去医院就诊鉴定,学院会立即通知家长尽快到校,同时派相关辅导员、班主任陪同家长和学生一起到医院就诊。
(5)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践平台。①共建实习基地。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,建立长期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,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岗位,促进学生学以致用;②企业调研。深入企业,通过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管座谈,从雇主角度了解对于学生能力的需求;③志愿服务。积极为亚欧博览会、全国冬运会等重要活动及赛事提供志愿服务,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感恩意识;④暑期“三下乡”、南疆支教活动。
(6)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。①拓宽就业渠道,强化就业服务意识。充分利用校友资源、教师资源和专业特殊性,积极为毕业生联系综合条件比较好、有合作关系的就业单位,建立和梳理用人单位信息库,夯实合作基础,营造双赢局面;②加强引导宣传,大力开展毕业生服务基层工作。积极组织实施好选调生、西部计划、“三支一扶”、选拔村官等基层就业项目,鼓励和引导更多的毕业生主动到基层就业,得到了广大毕业生的积极响应;③加强就业辅导教育,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。开展“就业辅导季”系列活动,通过制作简历、模拟面试的实际操作以及职场礼仪专场、金融专场、公务员专场、HR专场等讲座和举办职业训练营活动,增强学生就业能力;④掌握学生动态,及时更新各项基础信息。就业季期间,通过走访宿舍、个别谈话、问卷调查每半月更新一次去向摸底、各班就业助理负责制等形式开展毕业生就业意向和择业行为调查,了解毕业生的就业需求、就业方向及未来打算,摸清并及时更新困难生底数,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工作。
2.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与条件保障
(1)素养高、精干高效、相对稳定的专业化教职工队伍。学院共有专任教师70人,在第一课堂的专业教学中,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业讲授;有专职辅导员6人,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、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引导学生成长成才;党政、教学管理部门教师15人,为学院管理、教学等工作的高效运转保驾护航。
(2)党支部、分团委、学生会、班级、社团等学生组织。学院鼓励党支部、分团委、学生会、班级、社团积极开展各项活动,并提供强有力的政策、制度及资金支持,激发学生组织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,引导和促进学生德、智、体、美全面协调发展。各类学生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服务指导类活动,学生参与其中实现了“自我教育,自我管理,自我服务”的目标。
(3)网络信息平台建设。一是积极建设学院官方网站,不断丰富完善教学信息、科学研究、合作交流、学生工作、精品课程、党建工作等专栏内容,及时发布各类信息;二是有效利用班级QQ群、微信群等现代信息平台,及时发布实习就业、学生活动、生活服务等信息,提高服务时效性;三是建立毕业生通讯录、QQ群、微信群,保持与毕业生的长效联系机制,跟踪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及职业发展,安排毕业生回校宣讲,做好毕业生学费代偿、就业质量分析等工作。
3.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
通过各种形式,学院为毕业生搭建多层面、立体化的就业平台。同时,全面加强就业指导,开设全程化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,开展就业讲座、报告会、座谈会、校友交流会、模拟招聘等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,为学生提供全方位、个性化就业服务,得到学生普遍欢迎与好评。